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8篇
  免费   1561篇
  国内免费   354篇
耳鼻咽喉   628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637篇
基础医学   906篇
口腔科学   506篇
临床医学   896篇
内科学   1313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3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76篇
综合类   203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73篇
眼科学   8584篇
药学   623篇
  6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20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619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606篇
  2017年   610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1057篇
  2012年   988篇
  2011年   1003篇
  2010年   876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450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112篇
  1983年   94篇
  1982年   116篇
  1981年   95篇
  1980年   105篇
  1979年   65篇
  1978年   7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及远期旋转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20例(21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的旋转稳定性。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以上,最长24个月,平均(15.5±2.3)个月。术后1周、1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logMAR)平均值分别为0.20±0.08、0.19±0.06、0.17±0.07。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logMAR)≤0.1者5眼,占24%;裸眼视力≤0.3者18眼,占86%。术后12个月旋转度为4.31°±1.57°。末次随访时间点,旋转度<5°的有18眼,占86%。结论 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远期旋转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不同非球面单焦可折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调节幅度的比较。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将其分为3组:Rayner组植入Rayner Superflex 920H型IOL(Rayner),SN60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0WF型IOL(Alcon),SN60AT组植入Acrysof NATURAL SN60AT型IOL(Alcon)。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使用Hartmann-Shack波前像差仪(Wavefront)测量患者球差;使用综合验光仪调节尺测量患者主观调节幅度;使用WR-510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Grand Seiko)测量患者客观调节幅度。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分别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参数相关性。结果 Rayner组、SN60WF组和SN60AT组患者主观调节幅度分别为(2.00±0.58)D、(2.26±0.60)D、(2.29±0.48)D,3组患者客观调节幅度分别为(0.87±0.37)D、(1.01±0.38)D、(1.04±0.37)D,3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主观=2.662,P主观>0.05;F客观=1.925,P客观>0.05)。3组患者球差在瞳孔直径为3 mm时分别为(0.08±0.04)μm、(0.05±0.04)μm、(0.14±0.05)μ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80,P<0.01)。球差与主、客观调节幅度均无相关性(r主观=0.056,P主观>0.05;r客观=0.095,P客观>0.05)。结论 植入Acrysof SN60WF型非球面IOL和Rayner Superflex 920H型非球面IOL与植入Acrysof SN60AT型球面IOL相比,对调节幅度没有明显影响。球面像差与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幅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993.
背景:研究证明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煅烧骨支架材料结合后可形成组织工程化骨,但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皮下诱导成骨的能力国内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异种煅烧骨植入BALB/c裸鼠背部皮下的成骨性能及煅烧骨材料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选用经脱脂及脱蛋白处理后高温煅烧形成的骨支架材料与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至第3代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细胞-煅烧骨复合物植入BALB/c裸鼠背部皮下,选同期对侧背部皮下植入单纯煅烧骨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煅烧后的松质骨块为白垩色,表面呈蜂窝状多孔结构,保留了天然松质骨的多孔状空间结构。骨小梁结构完整,孔隙相互连通。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后24 h可见大量细胞黏附于支架上,7 d后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细胞能在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与生长,细胞活性未受到支架材料的影响。植入4周后,两组均可见煅烧骨边缘出现少量残片,细胞-煅烧骨复合物组煅烧骨孔隙周边可发现骨细胞,对照组煅烧骨表面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植入后8周,两组均可见到煅烧骨部分降解为片状类骨质,周围有成纤维细胞包绕,排列紧密,形态多样,细胞-煅烧骨复合物组煅烧骨孔隙内可见煅烧骨表面有排列成行的成骨细胞,孔隙间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标本可见孔隙内有大量结缔组织长入,未见明显成骨迹象。结果说明,经高温煅烧后的松质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可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良好载体,复合后植入体内能够诱导新生骨组织形成,可作为骨缺损组织工程修复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94.
背景: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仍是一个未完美解决的骨科难题。 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进展研究。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文章,英文检索词“bone defect, long bone reconstruction, 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scaffolds,bone reconstruction,bone graft,bone tumor; tumor resection,musculoskeletal tumors,regeneration,autografts”;中文检索词“大段,骨缺损,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瘤段切除,组织工程,骨移植”。共检索到104篇相关文献,纳入52篇文献进一步研究。 结果与结论:传统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延长、人工假体置换等。研制适用于儿童保肢需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假体成为儿童保肢的一个挑战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可以不断延长的假体,用于儿童骨肿瘤的保肢重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人工骨,尤其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逐步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5.
背景:自体骨兼具骨引导和骨诱导特性而成为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促使研究人员去寻找各类骨移植替代物。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煅烧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制备直径5 mm,深12 mm的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实验侧骨缺损部位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试件,对照侧仅制造骨缺损模型,不植入任何材料。观察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情况,并制备病理切片,观察材料植入后的骨长入情况。 结果与结论:骨缺损部位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试件后,实验动物的切口愈合良好,在术后4周可以观察到骨缺损周边开始形成新骨,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多,至术后12周时,材料中心部位也可见新骨长入,材料逐渐降解,而对照侧直至术后12周时骨缺损部位仍无新骨长入。结果显示β-磷酸三钙具备良好的成骨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众多不孕症患者借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获得了后代。然而很大一部分妇女经历多次优质胚胎移植亦不能获得妊娠,反复种植失败(RIF)已经成为阻碍妊娠率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问题,且日益受到生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条件而言,对RIF患者给予药物或者机械操作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行宫腹腔镜检查排除宫腔及盆腔病变以改善胚胎种植环境,通过辅助孵化、选择性囊胚移植、植入前胚胎遗传学筛查、共培养等技术提高胚胎着床能力都有可能改善和提高其种植率及妊娠率。RIF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综述近年有关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对策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时间段的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阈值变化,探讨其对人工耳蜗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3例使用Nucleus CI24R(CA)型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于术中及术后1、1.5、2、4、6个月进行ECAP 阈值测试,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33例165个电极的波形检出率为93.3%。电极1、7、11、17、22的术中ECAP阈值与术后30d开机时的ECAP阈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测试电极,随术后开机时间的增长,ECAP阈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不同测试时间ECAP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AP检出率高,术中可用于检测神经反应;术后可协助估算患者的行为反应T、C级,指导调机,尤其对儿童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反复种植失败(38个移植周期)
后获得妊娠分娩的因素,以期对临床提供诊疗参考。方法报告3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的患者,在我中心进行多次胚胎移植
的临床处理及结局。对这3个病例的临床资料、特点及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例患者经过多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
剂(GnRH-ant)方案促排卵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发排卵,胚胎移植周期9次获得妊娠和分娩。结论对于卵
巢高反应的反复种植失败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及GnRHa诱发
排卵的方案,寻找和治疗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能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的出现,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